题号:6116296题型: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些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选自《 人民日报 》,有改动)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小题2】有人认为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二王”的故事开篇,其主要目的是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的观点。
C.第⑤段中引用朱熹的名言,着重论证了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记熟的观点。
D.第⑥段中鲁迅认为,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和对拥有恒心者肃然起敬的人都是中国的脊梁。
+错题本:0
相关推荐
题号:6115531题型:难易度:一般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 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小题1】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
①段: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
②③段: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
④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小题3】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小题4】第②③可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错题本:0
题号:6115566题型: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所有变革的时代都是年轻人的时代
①前些天,朋友圈一篇刷屏文章感慨:随着中国知青一代、下海一代、进城务工一代因年龄原因逐渐退出职业舞台,世界上最勤奋的人老去了,中国再难有如此这般勤奋的人了!
②此话当真?中国人的勤奋果真后继无人?
③其实此言差矣!近四十年来,老一辈人的确“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将改革开放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速度也的确让全球为之瞩目。但我们今天并没有坐享清福、坐吃山空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文的勃兴,以及现代社会中国年轻人的努力实践,事实上我们已经共同创造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看看每天早班地铁里脚步匆忙的年轻人,看看入夜小区里依然一路小跑的快递小哥们,谁说今天的中国人不再勤奋?
④我们今天的工作与生活,其实不是节奏太慢,而是太快,甚至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不是有一篇网文这样调侃么:哪怕你不思进取,即便要保住现在你所拥有的东西,也要拼命努力!
⑤世间万物,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但凡人、事与物,从来都不是孤立、单体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从网购、网络订餐、网约车到微信红包、共享单车、扫码支付,从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我们既是践行者,也是推动者,互联网连接万物的精神在我们身上真真切切的“生根发芽”,继而成长一为社会变革的强大驱动力。远了不说,仅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来考量:也许,我们不会那么留意那些每天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一点一滴的改变,然而,一旦定睛回眸,掐指一算,你我恐怕都会忍不住大吃一惊,五年光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深刻、生动的变化,而正是朝气蓬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青年群体在其间扮演了这一切积极变化的推动者,用青春的感知与体验、智慧和创意悄然改变着社会整体环境及其运作方式,成为时代进步、社会前行最为坚实、光明的扶梯。
⑥不止国内,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同样在影响或者说改变着世界。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这对许多外国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相信出国旅游的中国人对于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便利有着更加深刻的切身体会:从打车、住宿到购物,大部分需求都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轻松完成。如今中国每三台手机里,就有两台在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二维码也由此随着中国游客一道被印在了世界各地。而这在五年之前,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⑦人,已经站到了河对岸,思维却不能还停留在河中间。因而,今天那些从个人体验出发,以各种创意性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注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社会创新企业BottleDream的创始人蔡延青,就是其中一位。这个自我定位为“联结者”的青年在过去数年间,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搭建起了各种平台,希望能将有需求、有创意的年轻人联接起来相互启发、共创价值,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在他看来,“只要能把自己的技能贡献出来解决某种社会问题,那么人人都可以是创变者”。
⑧所有变革的时代都是年轻人的时代!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变革时代的创变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3】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分析全文论证思路。
+错题本:0
题号:6115896题型:难易度:较难
阅读《给心造个窗子》一文,回答小题。
给心造个窗子
①去长沙陪护住院的老父,整天听着病房里的嘈杂声,闻着浓浓的药水味,加上陪护床面积太小,几乎每晚都睡不好,心情便有些灰蒙蒙的。一天上午,外地的姐夫来换班,我利用这闲下来的时光与新认识的朋友李永光游览了医院对岸一个名为“西湖文化园”的地方。这里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湖岸边有替游泳的人遮风挡雨的金黄的稻草伞,有红艳得像玫瑰的腊梅,有造型别致的各式亭台,水中则有树木密布的岛屿与妩媚的睡莲,这一切都笼罩在迷蒙小雨中,真的诗意极了。我压抑已久的心不禁鲜活起来。生活多么好啊,虽然有时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总会在另一些地方遇见一些让人高兴的事情,就像现在这一片妩媚至极的景色。我庆幸自己走到了对岸,我知道这一次“行走”等于给自己的心造了一扇小小的快乐的窗子。
②一个熟人字写得不错,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瞧谁都不顺眼。某年,他偶尔在北京看了一个书法展,回来之后变得谦逊平和了,对圈子里的人也更多地是寻找人家的优点。这位朋友也给自己造了个窗子,窗子的名字叫视野。
③在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里,我最喜欢袁隆平先生,原因之一是袁先生与一般的学者不同,他懂得给自己的心造一个淡泊名利的窗子。袁先生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人到中年取得重大突破,于是什么样的荣誉都来了,有关部门想请他担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农科院是个很大的事业单位,正厅级的院长有着相当的权力,但袁隆平没有同意,他喜欢呆在田间地头与实验室里。后来,他的超级杂交稻突破千斤大关。
④一个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呆久了,难免会变得呆滞、狂妄、庸俗、势利,给自己的心造一个窗子,让你的灵魂吹吹风、晒晒阳光、听听鸟鸣、望望流水,这绝对是一件于生命有益的事。不同的人需要造的窗子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忧郁的人,他的窗子是快乐;对于狂妄的人,他的窗子是谦逊;对于有资格享受大名的人,他的窗子是清醒;对于富人,他的窗子是慈悲……无论是什么样的窗子只要于我们的长远行走有益,它就值得我们认真呵护。
⑤造有形的窗子需要凿掉一些物质的砖石,造无形的心灵之窗则需要凿掉一些固执的砖石。固执与坚守不同。坚守是对良知、正义与其他有价值的东西的坚持,而固执则是对错误的思路、行为的死不悔改。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一个看重即时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懂得给自己的灵魂造窗子的。
⑥在封闭的心面前,智慧也是造窗的材料。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个问题必须始终明明白白:一是你的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二是你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获得这些东西。不知前者,你不会清楚自己的心灵需要窗子;不知后者,你也许永远只能梦中望窗。智慧不只是天赋的聪明,许多时候,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敏感、对世事的变通。
⑦给心造个窗子,你的心最终才会成为人生的窗子。
【小题1】作者在文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小题2】作者以现身说法开篇有什么表达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不同的人需要造的窗子也会有所不同”你准备给自己的心造个怎样的窗子?
+错题本: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