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为您找到228个结果
题号: 6102199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②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 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
E. 中间四句,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
【小题2】诗歌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错题本:0
题号: 5077507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 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小题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错题本:0
题号: 6107027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小题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错题本:0
题号: 6107603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的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小题2】本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错题本:0
题号: 6079115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小题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小题2】“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有三种理解:一种是秦始皇削平天下的确是十分辛苦,但应该是削平天下,让道路旁的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二种理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百姓都变得贫穷了,“为”读阳平,制造出的意思;第三种理解,主语不是秦始皇,而是指刘邦、项羽,特别是指刘邦,原来不过是“道旁穷百姓”,一个小小的亭长,但却最终“辛勤”地“削平”了“天下”。你认为那种理解有道理?谈谈理由。
【小题3】简要归纳一下该诗与《阿房宫赋》在主旨及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错题本:0
题号: 4869112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②轻阴:暗淡的轻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深春的绿树繁花之中,诗人却感到寥廓落寞的情景。
B.“重帘”一句写任凭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C.“弄”字赋予“细风”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D.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E. 下片采用了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的方法,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怀情怀。
【小题2】“倚楼无语理瑶琴”蕴含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分析。
+错题本:0
题号: 6099703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
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 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小题2】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
+错题本:0
题号: 1866627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
B.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借梦抒情。
C.诗题为“春兴”,通过对写雨过天晴后成荫的杨柳和黄莺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D.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使作者感受到春的美好。
【小题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错题本:0
题号: 3448110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①求浆,要水喝;②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 “乱山”意象奠定了全诗杂乱、荒凉、冷清的感情基调,和“小桃源”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2】诗歌的颔联、颈联描写了西村怎样的景色,体现了怎么样的环境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错题本:0
题号: 6078640 题型:诗歌鉴赏难易度:一般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代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小题1】从体裁看,本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
【小题3】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错题本:0
10条/页共228条